寫完沙巴的遊記,整個人好像放空狀態,一點也不想動了。
去南庄是教會4月底的年度郊遊, 轉眼間己經要一個月。
4-5月是桐花季,可是我們到南庄,並沒有看到滿山頭的五月雪。
到是在高速公路上看到二旁的桐花歡迎來往的遊客。
第一站來到南庄的桂花巷,看到這懷舊的洗衣方式。
突然想在這兒洗衣服,我最喜歡在河邊洗衣服。
想起小時侯,我家有個水池,每到夏天的晚上。
左鄰右舍的鄰居吃完飯後,把今天換洗的衣服拿出來洗。
媽媽跟她們一邊洗一邊聊八卦,外面涼爽讓她們可以聊到半夜一、二點。
看到這石塊洗衣板,讓我想念媽媽。
桂花巷是一條很狹小也不長的巷子,二旁賣的有很多是桂花的產品。
也有賣當地的特產,例如客家麻糬、桂竹筍、手工菜包。
其實不論到國內外,我最喜歡就是當地的傳統市場。
南庄遊客中心旁有個市場,有一家賣回香麵的麵店-英姐小吃店。
生意好到不行,可能有各家媒體相繼報導,所以座無虛席。
看到桌子客人點的東西,好想午餐乾脆在這兒解決。
話說來到山中的布落,當場要嚐嚐當地的美食。
今天的午餐是在石壁的山中瓦祿布落餐廳用餐。
被整山環繞的餐廳,是一家走純樸的餐廳。
今天午餐的食材都是原住民就地取材做成。
有些東西我還是第一次吃到,還是真的有一點吃不習慣。
餐廳的小空地種了好多香料植物。
可能因為空氣好,日照又充足,所以每顆植物都長的很健康。
這石壁據說可以攀岩,之前還在這兒舉辦國際攀岩大賽。
而石壁鄉也因為這遍石壁而取名。
午餐過後,為了消化胃中的食物,我們去走石壁吊橋。
午餐過後我們來到原住民經營瓦祿產業文化館。
這些可愛的螃蟹、貓頭鷹都是用竹子跟稻草做成。
貝殼做成的產品目錄
文化館前有一顆結實累累的咖啡樹。
原住民儲存糧食的倉庫
當的原住民還教我們如何製做麻糬。
手工的麻糬要用再來米先蒸熟,再倒進臼開始趁熱擣成麻糬。
擣的過程中可以聞的到米香,做成的麻糬有米的香甜又很Q。
可能讓遊客體驗一下,所以老公也上場了,架式還不錯喔!
最後的行程來到蓬萊溪護魚步道。
因為當地為了保育這溪中的魚,有固定巡邏隊的維護。
溪的中魚還真的是不少,有些還很大條。
真希望台灣這個寶島每一個溪跟大海中的生物。
每一個百姓都能愛護它們,讓我們的下一代也能看到這些生物。